中暑又吐又拉怎么办
应对中暑的正确方法,你做对了吗?,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,希望对您有帮助
现在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三伏天,持续“蒸桑拿”再加上戴口罩,只想一直待在家里,开启“空调+西瓜”模式!但这样的天气里,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伙伴头顶烈日,挥汗如雨,就在8月4日,湖南临澧的高一新生王某某在军训时中暑,起身时晕倒并发生呕吐症状,后送医抢救无效,不幸死亡……
原来,“热死人”不是一句玩笑话。高温天气导致的中暑也是一种病,严重的可以致命。关于三伏天里最容易被忽略的疾病——中暑,大家的认识有哪些“对”与“错”,下面就详细讲一讲。
中暑不是一种病?
错!中暑是人体在高温、高湿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,因体温调节失衡、散热功能衰竭、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/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,多由夏季在室外暴晒,或者高温环境下体力劳动、长途行走、田间作业等引起。
老人、产妇、慢性病患者等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以及过度疲劳、过量饮酒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中暑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。重症患者若不能迅速得到治疗,可发生抽搐、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,甚至死亡。
体温高才叫中暑?
错!中暑就一定是大汗淋漓、身体高热吗?其实未必!中暑是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的连续过程,发病表现多种多样。
国家卫健委2019版《职业性中暑的诊断》将中暑分为以下几种情况:
中暑先兆
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,出现头晕、头痛、乏力、口渴、多汗、心悸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等症状,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℃,伴有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等。
中暑先兆的症状短时休息后即可消失,不属于中暑的诊断范畴。
热痉挛
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,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、间歇发作的肌痉挛,伴有收缩痛,多见于四肢肌肉、咀嚼肌及腹肌,尤以腓肠肌为著,呈对称性;体温一般正常。
热衰竭
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,如多汗、皮肤湿冷、面色苍白、恶心、头晕、心率明显增加、低血压、少尿,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 40℃,可伴有眩晕、晕厥,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。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、高钠血症、氮质血症。
热射病
临床症状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,表现为皮肤干热、无汗、体温达40℃及以上、谵妄、昏迷等;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、横纹肌溶解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。
为了预防中暑的发生,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:
睡够觉能预防中暑?对!
防晒
夏天出门要做好防晒工作,最好不在10:00~16:00的烈日下行走。如果必须在这段时间外出,一定要带上防晒装备,如遮阳伞、遮阳帽等。年老体弱者是中暑的高发人群,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。
喝水
确保每天定时喝1.5~2L水,不要等口渴才喝水。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用一些盐水,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。适量饮用绿豆汤、酸梅汁等清凉饮品,从而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。
休息
夏天昼长夜短,气温高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,消耗也大,更容易感到疲劳。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,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。
另外,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、高湿、密闭环境中,工作间歇要适当休息,身体不适时不要坚持。
补充营养
高温环境下,人体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求也比较高,要常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又易于消化的食品,多喝汤,多喝粥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。
中暑药可随意用?
错!缓解中暑的常用药物有人丹、十滴水、清热祛湿颗粒、金银花口服液、风油精等。使用药物时要注意禁忌人群,对症治疗,不可随意乱用。
人丹
清暑开窍,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、胸闷、头昏等症状。一次10~20粒,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。
禁忌:服用人丹期间,不宜服用滋补性中药。儿童、孕妇、年老体虚者及冠心病、糖尿病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。
十滴水
清暑散寒,适用于中暑所致的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胸闷、腹泻等症状。通常一次2~5mL,口服。
禁忌:十滴水中的樟脑成分对孕妇和胎儿有害,要慎用。
风油精
风油精对中暑无效,但有一定的缓解症状作用,需要时可适量涂于太阳穴以缓解暑热引起的头痛、头昏。
禁忌:风油精中的樟脑等成分影响胎儿和新生儿安全,故孕妇和婴儿禁用。皮肤有烫伤、损伤、溃疡,或外擦后出现皮疹、瘙痒者应及时停用。
中暑药物连用3日,症状无明显改善时,应立即就医。
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、光明网科普事业部联合发布
中暑是夏季最容易发生的一种问题,尤其一些体弱的儿童和老年人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中暑,而中暑可引起的症状也非常多,比如肠胃不舒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。那么,在出现中暑肠胃不舒服这种情况时,应该如何缓解和治疗呢?
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:
1、服药治疗:出现中暑肠胃不舒服这种症状时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具有清热消暑作用的药物治疗,而具有较好治疗效果的药物当属中成药藿香正气水(丸、胶囊),虽然这种药物的味道不怎么样,但是患者在服药后不仅能缓解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,还能降低体温、缓解头晕。
其次,患者还可服用的效果较好的药物如十滴水,此药可以治疗夏时中暑、恶心呕吐、头昏头痛、腹胀腹泻等症状,使用方法非常简单,如果是成人每次可以取十滴水10-20滴,与一杯白开水混合,搅匀之后服下即可。此外,在强烈的阳光下活动时,如果出现了烦热之感,也可以口服一些十滴水,能起到消暑解热的作用。
2、多喝水:出现中暑症状时,体内往往存在脱水问题,同样也会加剧肠胃不舒服症状,因此就应该多喝水,但应注意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多喝温开水,不能一次喝得太多。必要时可以补充一些淡盐水,或者通过进行输液治疗,以帮助身体快速补充电解质。并且也不能以茶或者饮料代水,因为这些饮品都具有刺激性,喝完之后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症状加重。
3、合理饮食:因为中暑导致肠胃不舒服时不要吃太多东西,如果频繁拉肚子症状时吃的东西越多,消化系统的负担就会越大,不仅吃的东西的营养不会被吸收,还会导致拉肚子症状加重。其次,近期还应注意不要吃生冷、过于油腻以及含有粗纤维的食物,否则也会导致拉肚子症状加重。必要时就应该停止进食,在症状好转后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吃一些流质的和容易消化的食物。
觉得本文有用,请点赞或推荐给朋友,并关注【医联媒体】。
近期正值持续高温天气,如果不做好预防措施,室外作业很容易发生中暑安全事件。因此,了解中暑的表现及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对策,可以减少中暑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。
一、什么是中暑
什么是中暑?中暑是人体暴露在高温环境下,体温调节功能紊乱,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。中暑一般分为中暑先兆、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,按发病机理不同,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。其中热射病死亡率很高。2010年7月,“中暑”被列入了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。(重症中暑可分为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。)
二、中暑的病因
当机体不能够适应和耐受环境高温(>32摄氏度)、湿度较大(>60%)和无风状态时,体内产生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,从而发生热量蓄积、体温上升,进而发生中暑。常见原因如下:
1、机体自身热量产生增加
在高温、高湿、不透风或强热辐射下,长时间从事剧烈活动,机体热量产生增加。
常见于强体力劳动、运动或者进行军事训练的人群。一些疾病状态,比如发热寒颤或者惊厥等情况,也会导致产热增加体温上升。
2、周围环境温度上升
环境温度升高时,一些易感人群,比如年老体弱多病(精神分裂症、帕金森病、慢性酒精中毒)的人群,体温调节功能障碍,不能对自身体温进行良好的调节,身体从环境当中获得热量增多。
3、散热障碍
(1)出汗减少:汗腺损伤或者缺乏,比如皮肤烧伤瘢痕部位、汗腺缺乏症等。
(2)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心血管功能下降,如饮酒者、老年人、心功能障碍等。
(3)服用影响出汗的药物,如抗胆碱能药和抗组胺药等。
(4)其他因素:肥胖和衣服不透气等。
三、中暑分类
中暑一般分为中暑先兆、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,按发病机理不同,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。其中热射病死亡率较高。
四、症状与表现
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后,出现头痛、头晕、口渴、多汗等症状,一开始体温正常或略升高。核心体温持续上升达到38摄氏度以上时除上述症状外还会有面色潮红、大量出汗、皮肤灼热、四肢湿冷等情况。如不及时干预可逐渐发展为昏迷伴四肢抽搐,严重时可产生多器官功能衰竭。
1、先兆中暑
暴露于高温环境时,出现大汗、四肢无力、头晕、口渴、头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眼花、耳鸣、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。若脱离高温环境,转移到阴凉的地方,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,短时间就可以恢复。
2、轻症中暑
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,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,并且出现皮肤灼热、面色潮红或脱水(如四肢湿冷、面色苍白、血压下降、脉搏增快等)症状。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,数小时内可恢复。
3、重症中暑
包括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。病情恶化快,病死率高。
(1)热痉挛
多见于健康青壮年。
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,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、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,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。
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,可能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,只补充水分、不补充盐分,体内大量缺钠或者过度通气有关。
(2)热衰竭
多见于老年人、儿童和慢性疾病的人群。患者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,表现为多汗、疲劳、乏力、眩晕、头痛、判断力下降、恶心和呕吐等。
此时患者体温升高,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。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。
(3)热射病
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两类。
① 劳力性热射病
多见于健康年轻人(如参加体育运动者、训练的官兵),表现为长时间暴露于高温、高湿、无风的环境中,进行高强度训练或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,出现发热、头痛或忽然晕倒、神志不清等。继而体温迅速升高,达40摄氏度以上,出现谵妄、嗜睡和昏迷。
患者可伴有横纹肌溶解、急性肾衰竭、急性肝损害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表现,病情恶化快,病死率极高。
② 非劳力性热射病
常发生于年老、体弱(小孩)和慢病人群,一般发病较慢。刚开始症状不容易发现,1~2天后症状加重,出现神志模糊、谵妄、昏迷等。患者体温高可达40~42摄氏度,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摄氏度,可有心衰、肾衰等表现。
五、中暑急紧处理
首先,应立即将病人脱离高热环境,移至通风好的荫凉地方。
1、解开衣扣,让病人平卧,扇扇子,并给清凉饮料或温开水一杯给病人缓慢饮下。当患者出现热昏厥情况,可用一茶匙食盐混合600ml水慢慢饮下。
2、人工降温:对轻症病人,根据现场环境特点,用冷水或冰水毛巾敷其头部;患者出现高热时,可用西瓜皮或湿毛巾为患者擦拭腋窝、腹股沟等处,达到人工降温的效果。
3、轻型病人可含服人丹10粒或口服十滴水1支(5ml)。
4、针刺按摩:可采用针刺疗法或按摩以下穴位:大椎、委中、合谷或曲池、百会、人中、涌泉等穴。
按摩太阳穴(有风油精更佳)。
如晕厥,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(鼻唇中间上1/3处)。
胸闷不适者,解开衣领,加按内关穴(腕纹上二寸)。
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冲穴(中指尖端)、百会穴(头顶部两耳尖边线之中点)、涌泉穴(足底心前1/3处)。
特别提醒:重症中暑者,在紧急进行上述救治的同时,应立即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综合救治。
六、预后情况
中暑的预后与高热程度、持续时间、降温速度、重要器官损伤程度有关。若延迟治疗,病死率可达80%;如果能早期诊断及时降温治疗,病死率可降至10%。
七、并发症
出现昏迷的热射病患者,尽管给予快速降温处理,仍有个别患者可能留有永久性的神经精神后遗症。
八、预防措施
那么,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呢?以下8项措施可以减少中暑事件的发生。
1、调整作息时间。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在烈日下作业。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,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其他时段的10倍。
2、要配备防暑药品和饮料。如:人丹、十滴水、藿香正气水、风油精等。备足水和饮料,应在口渴之前补充水份。特别是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,至少每小时饮水500-1000ml,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饮用,户外作业出汗较多时,可适量饮用淡盐水,有利于提升你的体力。
3、穿衣服要选用棉、麻、丝类的宽松衣服,不要裸露皮肤,避免阳光晒伤。切忌为了显露身材穿紧身不透风的衣裤,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,引起中暑。在阳光下作业,一定要带好草帽或太阳帽,挡住阳光直射头顶。
4、要避免阳光照晒皮肤。夏天阳光紫外线很强,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。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等症状,应用凉水冲洗,严重者应到医院诊治。
5、要避开高温时段锻炼,不要在阳光下疾走,也不要到人多密集的地方。从外面回到室内后,应先自然凉一下后再开空调,切勿立即开空调吹冷风。否则因冷热交替,容易出现感冒症状。
6、要注意对特殊人群的关照。特别是老人和小孩,高温天容易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小儿不良症状。
7、要保持充足的睡眠,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,可以增强免疫力。最佳就寝时间是22-23点,最佳起床时间是5点半-6点半。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,以免患上空调病和风热感冒。
8、在高温天,出现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口干、迷糊、心慌、胸闷气短、面色潮红等症状时,应首先怀疑是否中暑早期症状,可立即到通风阴凉地方休息,喝一些凉开水降温,含服人丹5-10粒或者喝十滴水1支(5ml),用冷水或冰水毛巾敷其头部。如果症状不缓解,应立即送到就近的医院诊治。
上一篇:2015,你还缺wifi吗?
下一篇:x腿型怎么办(xo型腿怎么办)
发表评论